罗尚商务咨询_微金支付10年_处理债务_征信_融资_电脑问题
 
 
商务新闻 行业新闻
华为入局移动支付,到底能掀起什么惊涛骇浪?
来源:财经无忌 时间:2021-03-31 11:22

原标题:任正非“不务正业”下场做支付,为何马化腾、马云笑而不语? 

文 | 萧田

华为入局移动支付,到底能掀起什么惊涛骇浪?

3月29日,企查查显示,华为收购了深圳市讯联智付网络有限公司,后者曾是华为5G的竞争对手中兴通讯旗下的一家移动支付公司,因没有明显起色后被中兴通讯剥离。

现在讯联智付这张支付牌照的控股股东从中兴转移到华为,这意味着华为成功拿到支付牌照正式进军移动支付领域。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科技寡头的出现,金融成了所有巨头共同关心的话题。所以在华为接管讯联智付之后,市面上不乏“微信和支付宝两大巨头将多一个新对手”、“华为支付将颠覆整个移动支付的格局”等声音。

在中国的互联网大厂或科技巨头里,华为几乎是最后一个拥有支付牌照的企业。而在此之前,一向沉稳的华为也多次表示不会申请支付牌照。

但从商业战略的角度上来说,华为不主动既是被动,此次入局移动支付领域的它到底能给支付行业带来多少想象空间?

必须登上的末班车

吐槽大会中的选手李雪琴曾在节目中表示,宇宙的尽头是铁岭。这句话也非常适用于商界,“互联网企业的尽头是金融”。

互联网金融是一块大蛋糕,这块蛋糕到底有多有香?不妨先来看一组数据。

据专业机构预测,我国在2019年的移动支付金额高达300万亿元。要知道,我国2020年的GDP也才为101.6万亿元,这意味着2019年的移动支付金额相当于我国2020年GDP的三倍左右。

简单地算一笔账,移动支付机构从每笔交易中抽取仅1‰的交易额,营收就能达到3000亿元。互联网金融赚不赚钱这个问题的答案,不言而喻。

在当下的生活场景中,无论是直播、电商、打车、外卖等,“支付”都是最核心的两个字。可摆在这些互联网巨头面前的是,手中最值钱的一是广告,二是流量。前者竞争日益激烈,后者变现的路上却遭遇了“拦路虎”。

众所周知,支付领域的双寡头模式注定了这些流量的变现要通过支付宝和微信支付,而无论通过谁都是有手续费的。

于是就有了接下来的一幕,拼多多、字节跳动、快手、携程、美团等互联网巨头纷纷加速布局第三方移动支付,随后相继在各自的平台上推出新的支付通道,试图避开支付宝和微信支付。

有人也许会问了,这些跟华为又有什么关系呢?关系很大。

早在2016年,华为支付(Huawei Pay)就已经在华为、荣耀系列智能手机中上线,但是因为在没有支付牌照的情况下,华为只能通过与银联合作,实现手机端云闪付。

和被支付“卡脖子”的互联网巨头如出一辙,此前的华为支付只是一个管道,不参与处理银行数据与信息处理,没有办法建立独立的账户体系,不能保存客户的银行卡信息,不参与支付交易,无法掌控并运营用户的许多数据。

华为虽然没有强大的流量入口,但是华为每年可以售出2亿多台手机,整个交付过程里华为需要支付高额的手续费成本,甚至随着交易数据的提升,华为需为支付承担的成本也越来越高。

另一方面,在支付大战中催生了各种各样的乱象,也迎来了诸多监管,2017年新年伊始,网联上线,第三方支付机构“断直连”、“二清”等,最终导致介入支付业务本身的门槛不断变高。

更重要的是,从2015年3月起,央行就没再发放新的支付牌照,再牛的企业也只能收购拥有支付牌照的公司。而这仅有的270张支付牌照,不乏因违规而被吊销牌照,合并而减少牌照,最终剩下的237张一下子也就变成了稀缺资源。

所以无论是从合规角度、还是降低企业成本,华为必须要登上移动支付这辆末班车。

撼动移动支付市场是伪命题

华为支付会撼动支付宝和腾讯的地位吗?答案显而易见是不能。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官网显示,2014年7月,讯联智付获得支付牌照,业务类型为互联网支付、移动电话支付、数字电视支付,覆盖范围为全国。

如今历经3次换证,目前其支付牌照业务类型仅剩互联网支付、移动电话支付,有效期至2024年7月。

需要说明的是,互联网支付是指客户为购买特定商品或服务,通过计算机、手机等设备,依托互联网发起支付指令,实现货币资金转移的行为,主要表现形式为网银、第三方支付、移动支付。

而移动电话支付又可分为远程支付和近场支付。远程支付,是指移动终端(通常指手机)以短信、WAP、客户端软件以及客户端软件加智能卡等方式,通过无线通信网络发出支付指令,实现货币支付与资金转移的行为;近场支付,是指移动终端上内嵌的智能卡通过非接触方式和支付受理终端进行通讯,实现货币支付与资金转移的行为。

区别于互联网巨头,作为科技巨头的华为,其身份也决定了它很难与前者在移动支付领域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自从春晚红包大战、打车等O2O大战、以及线下场景抢夺之后,用户对于移动支付的心智和习惯基本建立。而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在线上、线下建立起的优势地位也愈发牢固。

虽然华为手机出货量全球遥遥领先,但也不得不正视一个问题:支付宝和微信几乎装在了每一台手机里,但是华为支付目前来看只能存在于华为品牌手机。

根据2020年3月,国信证券发布研报指出,微信支付及支付宝合计市占率已连续4年超过90%。而根据今年1月,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发布的《2020年移动支付用户问卷调查报告》显示,2020年分别有92.7%、91.0%和74.9%的用户使用微信支付、支付宝和银联云闪付。

“打败微信的永远不会是下一个微信”,即便华为做出了像支付宝或微信一样的第三方支付软件,也撼动不了如今“二王争霸”的局面。

实际上,华为本质上还是一家硬件制造商,进军支付领域后的格局变化要放置在整个手机行业来看。

目前来说,在一众手机厂商中只有苹果、三星、小米拥有自己的手机支付系统,国内目前仅有小米以及这次刚获得第三方支付牌照的华为,可惜的是,都未成气候。

其中,虽然苹果的Apple Pay一度占据中国整体NFC支付市场的九成份额,但是自从2016年高调入华后,5年期间,市占率每况愈下,如今不足1%。

对于苹果Apple Pay,任正非曾表示,“我认为苹果公司给我们做了榜样,苹果的商业模式是垂直整合模式,在许多地方,华为是不如苹果的。”。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华为入局支付既颠覆不了整个行业,也颠覆不了这些处在支付端的企业。那么华为入局支付的真正目的又是什么?

华为支付路在何方?

华为布局支付,其实是在布局未来。

在2016年第十届中国支付业国际峰会上,华为云服务副总裁苏杰曾公开表示:“华为不会去申请支付牌照,一个企业必须有自己的边界意识,不申请牌照,因为那不是我们的擅长,华为会立足、聚焦技术,为整个支付行业提供最安全的底层解决方案。”

短短五年,华为违背当初的意愿毅然决然地拿下第三方支付牌照,前后态度巨大反差的背后其实是企业自身的无奈。

根据权威咨询机构“国际数据公司(IDC)”发布的《全球手机季度跟踪报告》显示:受芯片影响,2020年华为手机市场份额由2019年初的25%降至2.8%,跌至东欧中亚地区最低值。

而在国内方面,情况同样不容乐观,根据Canadys智能手机市场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华为手机在国内的销售量,比起2019年,直接下滑了44%。

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华为的手机业务都遭受了重创。为此,华为卖掉了荣耀手机。任正非在送别会上对新荣耀放话称“未来我们是竞争对手”,后来的事众所周知,荣耀独立后的首部新机V40,因为失去了华为自研的麒麟芯片,市场反响平平。

如今华为的手机业务已经从以前的“副业”变成了现在的“主业”,其营收占比已经超过了总营收的50%。华为手机业务受挫,也直接导致了华为总营收的大幅度下降。

随着5G时代的到来,刷脸支付、聚合支付、无感支付等支付方式都会迎来一系列变革。此时华为入局移动支付就是应对目前困境的探索手段之一。

业内人士分析称,华为手机庞大的用户基础是华为进入移动支付市场的优势。

在用户客群上,基于此前的销量,华为在国内坐拥3亿用户,品牌忠诚度高,是天然的流量入口;在消费场景上,华为现在覆盖了居家、出行全消费场景,尤其在智能家居、物联网业务、智能汽车、系统生态等领域。

对华为而言,不论是金融服务、消费金融,借助支付,华为可以盘活手机钱包以及背后整个金融服务的生态。与其把机会让给别人,不如自己动手。

而在支付领域的另一端,自从2020年10月开始,以央行数字货币为代表的银行方面也开始纷纷发力,一边冲击着“两分天下”格局,一边让手机变成真正的钱包有了可能。华为在数字人民币方面也已有布局。

早在正式拿牌之前的2019年,华为就已与中国人民银行清算总中心、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金融科技研究合作备忘录等。2020年10月底,华为正式发布Mate40系列,该系列也是全球首款支持数字人民币硬件钱包的智能手机。

不过,数字人民币面临的最大难题就是用户的消费习惯问题,可以预见,在目前的国内支付环境下,数字人民币肯定会跟支付宝和微信长期并存。

一张支付牌照,有利于华为拓展新的疆土和边界,但抛开战略意义,华为支付能否助其在未来的移动支付市场中分一杯羹,最终还是要打一个问号。

 
分享到:

联系我们

0731-84111621 加向总微信 189-3241-6338
扫一扫或长按二维码加我微信
Copyright © 2013-2023 罗尚商务 版权所有    国家工信部 备案号:湘ICP备17015641号